財團法人都市發展與環境教育基金會於20日協助辦理「2017智慧治理論壇」,邀請前行政院長張善政、新北市副市長葉惠青、众社會企業創辦人林崇偉蒞臨演講,三人不約而同點出,智慧創新絕對是未來發展趨勢,但「智慧」不能凌駕「城市」之上,惟有從民眾需求出發,輔以科技手段,人民才會有感、也才能真正將城市往前推進。
張善政前院長進行主題演講「民眾有感的智慧城市」時指出,民眾有感的政策,有兩大要素,第一,應是應用導向,而非技術導向,例如,絕大多數市民最有感的智慧運用,可能就是公車動態系統,因為確實能夠協助精準掌握時間。第二,政府要能塑造情境,讓民眾能夠參與提供服務。
相對於公車族,開車族最常使用運用的科技應是google map,但這畢竟是國外開發,對台灣實際路況掌控仍有落差。政府機關曾想以手機基地台三角定位原理來取代GPS,藉由基地台間的手機移動量,來推算馬路車輛數與壅塞程度,這是公部門少有的創意計畫、也很具體可行,只可惜後來預算被凍結。
在民眾參與部份,張前院長以波士頓路平專案為例指出,該地因雨雪交替跟溫差緣故,路面容易破損,政府因此鼓勵民眾在手機加裝G-sensor,一但經過大幅震動路面、系統就會主動回報,讓本該服務的對象、反過來協助蒐集資料,成為「群眾外包」經典案例,亦大幅減輕政府派員巡路的沉重負擔。
就此概念出發,加上台灣近年面臨PM2.5威脅,以及一旦確診肺腺癌、近八成都已末期。張前院長建議,台灣廠商應把拳頭大的空汙偵測器,縮小如usb、直接插在手機上,加上APP設計,讓每位民眾都能協助政府蒐集空氣資訊,尤其,對常處於高汙染源的民眾,衛生單位還可主動發簡訊提醒就醫檢查。
張前院長指出,只要規劃得宜,諸如政府部門建置先進的環境,善用「群眾外包」的基因,以及有系統地引進企業投資、發展產業,創造新的管理與商業模式。智慧城市的發展,不只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,還可創造政府、民眾、產業間的三贏。
新北市副市長葉惠青指出,智慧創新,是未來城市轉型的最主要驅動力。新北市在引入科技手段輔佐市政服務時,有三大檢視指標,第一,滿足民眾需求,第二,提升政府效能,第三,帶動產業發展。
目前新北市府政府已將智慧創新服務,運用在交通管理、氣候變遷、長照2.0、社福查詢、環境監控、行動急診室,以及人臉辨識協助破案等各個面向,也獲得眾多國際獎項肯定。
葉惠市長指出,下一步,更要引入民間力量,希望透過成立「新北智慧城市產業聯盟」,打造產業聚落、扶植在地新創,讓智慧城市的發展與運用,背後有其源源不絕的龐大能量、持續挹注,更是協助業者,產業提升、擴展商機。
(前行政院院長張善政)
(都市發展與環境教育基金會榮譽會長林建元)